跳到主要內容

    劉子正 / 經典雜誌攝影師 / 淡江大傳第十二屆系友

     

    ❝ …創作不應只是對自己感覺的一種抒發,或喃喃自語,
    應該是有辦法呈現這個人的背景或者居住的地方… ❞

     

    探索照片背後的新聞價值與攝影初衷

    一張照片發掘社會現象

    「假如,一張用於專題報導的影像需要透過很多文字去解釋,那就顯得本末倒置。」劉子正,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第十二屆系友,以「真食餐桌」系列專題榮獲第四十屆金鼎獎雜誌類最佳攝影獎,現任經典雜誌平面攝影師。

    ▼經典雜誌攝影師劉子正專訪


    出國進修 重新定義自我

    三十歲那年,劉子正赴美進修。起初計畫一退伍便申請國外的藝術學院,然而準備程序上給予他不同的想法,因此他下定決心將自己狀態調整好再出發,而不是為了出國而出國。成功地申請雪城大學後,劉子正同時擔任當代視覺藝術家Carrie Mae Weems的助理,而Carrie Mae Weem調查許多關於性別歧視、親子關係、政治權力、階級制度等社會現象並予以創作。

    提及過往的學習經歷,劉子正娓娓而談:「年輕人如果要找題材創作,他們關心的範疇常常都是跟自己有關係,取材部分通常是拿家人或是自己當對象,拍自己,探討自己的故事;Carrie Mae Weems則相反,不管是黑人在美國過去的經歷或是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美國社會,反而是她關心的面向。」

    打開眼界 拓展拍攝靈感

    劉子正接著分享:「有次她帶著我到某一條街,居民都是拉丁裔黑人,一個一般華人不會去的地方。她對那邊的歷史發展如數家珍,這地方以前是幹嘛的,那地方以前是雜貨店。我感覺到任何創作不應只是對自己感覺的一種抒發,或喃喃自語,應該是有辦法呈現這個人的背景或者居住的地方,因為你對自己從小居住的地方有一份熱愛,那份熱愛會促使你想很多事情,做很多比較。很多時候你的靈感就會從這邊來,別人來看你的東西就不會覺得僅是描述個人,而是你自身環境的一個結果,對自己或是觀者來說,都是有意義的。」

    謙遜為學習成功之道

    進修期間,劉子正意識到國內外的教育與學生的談吐差距相當懸殊,他嚴肅地表示:「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可以講出非常有說服力的道理,當時我的英文程度迫使自己需要一邊聽一邊學,國外同學參與課程的發言,那種踴躍跟精確度是台灣學生無法去相比。

    當我真正理解他們的時候,我會覺得對方已經在天上飛了,我還在地上爬。華人有句俗語是〝寧為雞頭也不要當牛尾〞,我當時覺得自己就是在當牛尾,可是我依然覺得人要在牛尾,不要常常在雞頭,否則容易自滿。」

    而後回到台灣,劉子正感受到台灣人在攝影或是新媒體領域,時常受限在一個小圈子,他表示:「不管技術上或是思維上的進步速度沒有非常快,我覺得挺可惜,因為不應該是如此。」

    ▼劉子正工作現場

     

    ❝ …國內的食安問題比較受大家關注,
    但真實餐桌基本上關注的並非食安問題,
    而是食物從生產到銷售,
    中間制度上的問題… ❞

     

    克服難關 追求真相

    「真食餐桌」從日常飲食到生產鏈

    眾多議題當中,選用「真實餐桌」作為主題,劉子正表示:「以得獎作品真食餐桌來談,國內的食安問題是比較受大家關注的,但真實餐桌基本上關注的並非食安問題,而是食物從生產到銷售,中間制度上的問題。」過程中所探討的層面包含食物過剩、學童營養午餐、有機農業等等。也就是說,不只是談論飲食上使用的食材,而是食品工業的制度中有許多問題是值得大家討論的。劉子正謙虛地認為能夠獲獎源自於素材的新聞價值高,再加上當時的文字搭檔對於食農問題長期經營,才得以接觸現場拍攝。

    他進一步說明:「目前還沒其他雜誌透過這樣的角度來做這個題目。因此,我在想可能是這一點讓我們比較有利基。譬如說喝茶,大家會著重關心茶葉有沒有毒,或是黑心油事件,講的是人吃一個東西是不是安全的問題,但我們是把這個層次拉大拉遠,我們討論的不單農產品或是食品,而是整個環境問題。」

    ▼《真食餐桌 – 剩食,有春?將地球從垃圾桶中救出》劉子正攝影

    ▼《真食餐桌 – 有機的迷思 生產與消費的難解》劉子正攝影

    兩岸議題敏感 取材不易

    此外,劉子正在第十三屆卓越新聞獎當中,以 “兩岸流動”專題榮獲平面類新聞攝影獎,主題探索了兩岸在資本主義與政治權力中的拉扯,糾葛的關係中卻存在著濃厚的兩岸聯姻情感層面,甚至更探討了兩岸文化對於宗教的認同。

    他認真地道:「在中國做題目,不管這題目有多軟性,其實都不太容易,因為中國對於媒體的拍攝採訪警戒心很高,如果是講兩岸問題,像是兩岸聯姻,這種看起來很軟性,但其實你仔細一想,那是一件很敏感的一件事情。」劉子正採訪拍攝時,曾屢次遭受拒絕,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經驗,終於找到一些願意接受訪問的人家。

    他回過頭來談:「兩岸流動就跟真食餐桌是一樣的,切中台灣現在的社會狀況某一核心。」他接續說明:「其實台灣人在中國做生意的非常多,在那邊成家立業的也很多,等於整個生計都在那邊,但很奇特的是住在台灣的國人對中國抱著一種漠不關心的狀態,雙方的偏見就是因此而產生。」劉子正透過兩岸流動一系列的專題觀察台灣人在中國的生活以及中國人對台灣人的看法又是如何。更甚,認為兩岸之間的刻板印象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好的,也是這一系列專題帶給他的最大感想。


    ▼《兩岸流動 – 兩岸婚姻 如夢似魘的生命流動》劉子正攝影

     

    ❝ …常常思考自己的專業、有熱情的事情在哪裡,
    投注時間精力在這上面,
    畢業後才不會手忙腳亂… ❞

     

    回饋母校 貢獻所學

    回歸暗房 指導學弟妹

    曾是淡江大學大傳系的暗房實習助理的劉子正,近期受邀回到母系擔任暗房指導老師,他感慨地回應:「剛回到暗房教書時,有一種時光靜止的感覺,一方面對我而言是很懷舊的,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的內容跟二十年前頗相似,學習刺激都是來自學長姊。其實,我實際操作的知識是在職場上學的,這也是促使我想回來學校貢獻,主要希望讓他們在出社會的時候有心理準備,感覺自己是一個專才,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鼓勵學弟妹投注熱情 習得專業

    「不能滿足現在學到的知識,應該多往外伸展,往外接觸」。劉子正鼓勵大傳系的學弟妹,這個科系涉及的學術廣泛,界定是相對模糊的,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專業在哪裡,很少人能夠拿出具體的內容當作履歷遞交到面試官手中。

    他更是叮嚀在校生:「語言能力也很重要,更要常常思考自己的專業、有熱情的事情在哪裡,投注時間精力在這上面,畢業後才不會手忙腳亂。我很鼓勵大家在大二或大三的時候自己開始練習寫履歷,這也是一個提醒自己的方式。」

    劉子正學歷及經歷/

    經典雜誌/攝影師
    雪城大學視覺暨表演藝術學院/碩士
    視覺藝術家 Carrie Mae Weems/私人助理
    中國時報/攝影記者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學士

    劉子正展出及獲獎/

    2020/雜誌類最佳攝影獎/第四十四屆金鼎獎/《人樹之間》
    2016/雜誌類最佳攝影獎/第四十屆金鼎獎/《真食餐桌》
    2014/平面類新聞攝影獎/第十三屆卓越新聞獎/《兩岸流動》
    2011 /聯展/北美館/《時代之眼-台灣百年身影》
    2010/ 最佳攝影專題/吳舜文獎/《問天》
    2010 /金浪獎/台海新聞攝影大賽/《八八水災後》

    【記者張雅婷專題報導,照片來源:劉子正、淡江影像藝術工坊提供,影片:張雅婷、李佳穎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