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網站導覽
淡江大學
EN
最新消息
行政公告
實習徵才
活動資訊
系所介紹
系所簡介
設立宗旨
設備資源
畢業流向
未來出路
聯絡我們
本系成員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榮譽教授
退休教師
行政團隊
大學部導師名冊
課程介紹
學士班
修課規定
課程地圖
學期課表
彈性學制
大學部交換心得
相關表單
碩士班
修課規定
課程架構
研究生交換心得
相關表單
實習媒體
實習單位
設備清單
學生成果
學會專區
系學會沿革
系學會記錄
歷屆畢展
得獎紀錄
優良作品
淡江70微電影創作競賽
系友專區
大傳系友會介紹
傑出系友
傑出系友表揚名單
系友活動
高中生專區
快速認識大傳系
繁星入學大補帖
簡章資訊
申請入學大補帖
簡章資訊
面試須知
書審/面試指引
分發入學大補帖
簡章資訊
相關資源
常用表單
大學部相關下載
碩士班相關下載
其他相關查詢
有蓮獎學金專區
首頁
本系成員
榮譽教授
返回上一層
:::
榮譽教授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榮譽教授
退休教師
行政團隊
大學部導師名冊
標題
傳播成為一門「意義科學」的想像與準備:跨符號的觀點
年度
98
學期
2
出版日期
2010/06/01
作品名稱
傳播成為一門「意義科學」的想像與準備:跨符號的觀點
作品名稱(其他語言)
Imaging and Preparing Communication as a Discipline of the Science of Meaning: A Viewpoint of Cross Symbol Study
全部作者
趙雅麗
單位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出版者
臺北市:中華傳播學會
卷數
中華傳播學刊=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7,頁 307-350
摘要
This study explores making communication a discipline defined by the science of meaning. The change would strengthe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field and provide a baseline for developing core communication knowledge. This study propos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e science of meaning to facilitate internal dialogue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reas within the communication fiel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munication sphere becomes more identifiable and its knowledge more practical by redefining communication as a discipline of the science of meaning. Future communications studies should expand and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communication from the transmission of meaning to the design of meaning.;本文主要在探討傳播成為一門「意義科學」的可能藍圖,以強化傳播專業的可辨識性與可操作性,同時以此作為打造傳播核心知識觀的基礎。 本文認為意義科學的研究策略在於,以意義系統作為傳播各個理論相互對話與整合的架構,並透過「靜態結構面向」與「動態行動特質」兩個軸線,作為具體的分析類目。 最後,本文指出,就強化傳播實踐能量與建立傳播專業「可辨識性」的學門發展方向而言,如何將傳播的知識圖像,從「傳遞意義」的想像,擴大、轉向為「設計意義」的行動,是未來相關學術工作可以嘗試的方向。
關鍵字
意義系統;意義科學;傳播理論;meaning system;science of meaning;communication theory
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ISSN(ISBN)
1726-3581
期刊性質
國內
等級
,TSSCI
審稿制度
否
國別
TWN
出版型式
紙本